东帝汶青年用艺术唤醒海洋保护意识

东帝汶的年轻人正在用艺术来保护海洋。通过一场沉浸式展览,Underwater Cinema 集体揭露了污染和无序建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该运动旨在改变人们的观念,并将环境教育带入该国的学校。

一场艺术与教育展览于4月5日在帝力的东方基金会开幕,它正在改变东帝汶人看待海洋的方式。这场展览由Underwater Cinema 集体策划,该集体以其海洋清洁行动和周末浮潜活动而闻名。展览邀请公众在不离开地面的情况下“潜入”东帝汶海洋生态系统的丰富与脆弱之中。

以 Underwater Cinema 为名的这个团体现在采取了一种不同的方式:将艺术作为环境教育和文化转型的工具。展览将持续到4月12日,每天接待数百名访客,未来计划扩展到该国其他地区。

目前,该团体正计划将帝力附近地区(如Hera和马纳图托部分地区)的居民带到展览场地参观。此外,他们还计划联系学校,以便学生也能参观这个地方。

不仅仅是清洁海洋:改变观念

该团体的协调人Joãozinho Dedito Martins(人称Dedy Kayaka)解释说,此前的活动——如水下电影放映或学校活动——不足以引发真正的意识转变。“学校课程本身就不包括环境教育。孩子们没有动力去学习这个主题,”他遗憾地说道。

因此,该团体决定创造一种感官和沉浸式体验,让参观者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水族馆。展览自4月5日起对公众开放,早上9点前,门口就已经有数十人在等待。“许多访客来这里拍照。这是一件好事——这就是我们吸引他们的方式。有一天,这种视觉上的好奇会转化为意识,”Dedy Kayaka 相信。

艺术是为了 sensibilizar,而非装饰

除了视觉装置外,展览还汇集了约40位不同年龄的东帝汶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接受了挑战,通过绘画和反思来表达对海洋的关注。

“艺术可以展示小举动也能带来改变。过去,我们的祖先将香蕉皮或木薯皮扔在地上——这些是可生物降解的。如今我们也这样做,但用的是塑料,这破坏了环境,”他对比道。

展览分为三个主题区域:海洋之美——展示东帝汶海洋生物多样性,重点突出珊瑚、鲸鱼和海豚。“这些资源对蓝色经济、旅游业、渔业和环境至关重要,”Dedy 强调。

威胁——在这个展厅中,访客将直面污染问题,尤其是塑料和废弃渔网,以及沿海基础设施规划不当的影响。“蒂巴尔湾就是一个例子。国家确实需要发展,但必须在建设前倾听各方声音。否则,我们就在牺牲属于所有人的自然资源。”

“当鱼类摄入微塑料,而这些鱼又被人类食用时,就会对健康构成严重风险。不幸的是,许多人仍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认为塑料只会破坏景观,而没有意识到它带来的其他危险,”他详细说明。

最后一个展厅致力于解决方案,展示了志愿者团体的工作以及保护海洋的具体替代方案。“成为志愿者是一种热情的行为。但缺乏制度支持,让这些人难以继续为海洋而战,”他警告说。

Dedy 还批评帝力缺乏城市规划,以及缺乏适当的排水系统和医院废物容器。“政府谈论促进蓝色经济,却忽视环境风险。我们的运动虽小,但破坏生态系统的压力却很大。”

对 Dedy 来说,改变的关键在于教育。“课程需要改革。我们不能只投资于年轻人——必须从儿童开始。如果他们从小就学会爱护环境,就会影响周围的成年人。”

“海洋不仅仅是水:它是生命、遗产和责任”

展览在访客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帝力健康科学学院(ICS)的学生 Marquito do Rego 承认,之前他只把海洋当作普通风景。“现在我意识到海洋在与我们对话。它有一种脆弱的美。听海浪声让人平静。了解它的危险激励我去保护它。”

对他来说,清理垃圾还不够——必须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始于思想和内心。展览以清晰的方式展示了这一点。”

23岁的 ICS 学生 Geovani da Cruz 从未潜入深海。但他现在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更接近了。“海洋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财富之一。这次展览让我亲眼看到了我只能想象的东西。”

东帝汶国立大学(UNTL)的学生 Remígio Soares 警告了东帝汶废物管理的问题。“人们仍然随地扔垃圾。这些垃圾最终流入海洋,杀死鱼类,破坏一切。这次展览表明,保护海洋远不止清理:它需要改变行为。”

教育部希望学校参与

教育部长 Dulce de Jesus 出席了活动,并对年轻志愿者的创造力表示自豪。为此,教育部计划未来与 Underwater Cinema 团体合作,重视年轻人的才能,通过播放教育视频来提高学生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未来,教育部希望与该团体合作,推广他们的工作,旨在提高儿童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在海洋保护方面,”部长表示。

计划是将该团体的作品整合为教学材料,促进新一代的环境意识。部长还强调了与教师合作的潜力,让学生近距离了解相关活动,并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学习保护海洋的不同方法。

查看原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