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算法塑造观点、极端气候日益加剧的世界中,新闻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责任。从深度伪造到自然灾害,记者们努力连接点滴信息,以严谨的态度报道并激发变革。在2025年世界记者大会上,与会者讨论了人工智能如何在这一转型时代成为盟友——或威胁。
新闻业从来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它不仅是公众的信息来源,更是进步的推动力。在人工智能和气候变化的时代,记者的角色变得愈发关键。
2025年世界记者大会(WJC2025)于3月31日至4月4日在韩国举行,旨在强调新闻业在应对气候问题中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AI)作为高质量新闻业盟友的潜力。来自52个国家的63名记者参与了此次活动。
自2013年以来,由韩国记者协会(JAK)每年组织,这一会议成为来自世界各地新闻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想法的平台。
在东帝汶,记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新闻自由受到攻击、自我审查、低薪无法满足基本需求以及缺乏适当培训。此外,与韩国一样,深入报道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切都非常快。我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新闻报道,”协会主席朴钟铉(Park Jong Hyun)坦言。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变化为全球新闻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新闻编辑室的工具还是威胁?
人工智能,例如OpenAI的ChatGPT和中国的DeepSeek,已广泛应用于包括新闻业在内的各个领域。正如《中国日报》记者尹超(Yin Chao)所强调,只要以道德和负责任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强大的工具。
在新闻实践中,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快速转录采访,分析大量数据和文件,提取主要观点,建议标题和角度,并根据读者偏好调整内容。
印尼《Kompas Daily》的艾格尼丝·西奥多拉(Agnes Theodora)就是这样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考虑到新闻业的紧迫性,她认为技术可以帮助专业人士更高效地工作。
在机构层面,《Kompas》最近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创建解释性文章,并从已发表文章的摘要中汇编内容。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读者。
韩国《釜山日报》的黄锡河(Hwang Seok-ha)利用人工智能报道了一场棒球比赛——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领域——并在技术的帮助下理解了英文统计缩写。
NEXT集团的总监尹智罗(Yun Ji Ro)及其团队则使用ChatGPT、视频会议和Google协作表格进行初步研究和关于COP29的报道,重点关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气候变化。
在中国,人工智能仅用10分钟就帮助破获了一起盗窃案,通过分析数据和追踪资金流向。
但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有争议的案例:一位艺术家的声音未经授权被用于有声书。尹超承认人工智能的使用存在弊端,尤其是当记者过于依赖技术时,可能会传播过时或错误的数据。
因此,艾格尼丝·西奥多拉仍然手动撰写和编辑文章,尤其是在处理敏感或与当地背景相关的话题时。“记者对人工智能必须保持谨慎,因为这项技术有时可能会生成误导性信息或‘幻觉’。”
尹超还警告说,人工智能可能侵犯版权,因为它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容,包括新闻材料。在土耳其,2023年竞选期间,一段被篡改的视频抹黑了多名候选人——这是深度伪造危险的一个例子。“新闻行业必须谨慎使用人工智能,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保护信息权和隐私权,”尹超主张。
黄锡河提到了《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因在人工智能训练中不当使用文章的案例。在韩国,报纸协会提议修改立法以保护新闻内容。
黄锡河认为,建立一个确保公平补偿的法律框架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新闻业的可持续性将面临高风险,”他强调。
他还主张,人工智能的使用应始终向公众披露,且人工智能生成的光真图像在新闻中应被禁止,除非明确标识。
黛安娜·富恩特斯(Diana Fuentes)认为,在制定新闻编辑室人工智能政策时,倾听各方意见至关重要。她建议与公众举行会议,解答疑问并增加透明度。
人工智能会取代记者吗?
对于波兰《Business Insider》的纳塔莉亚·谢夫恰克(Natalia Szewczak)来说,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可靠的、深入的新闻报道永远有其空间,”她表示。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有用的盟友,帮助组织数据并简化流程,从而为调查和深入研究腾出时间。
尽管如此,尹超警告说,那些不具备批判性思维且无法提供独特价值的记者有被取代的风险。
黛安娜·富恩特斯强调培训记者使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因为每天都有新工具出现。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对所有人——记者和公众——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一个充斥着被操纵内容的世界中。
这位美国记者主张,专业人士必须识别并标注虚假内容——即使这会耗费报道时间。“我们不能放弃。他们想让我们疲惫。不要让他们得逞。”
如何(重新)连接公众与气候信息
在气候新闻报道中,持续性覆盖至关重要。2021年发表在《全球环境变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警告说,该主题获得的关注不足且存在不平衡:重点放在城市地区和长期预测上,导致公众失去动力并产生气候疲劳。
CBC通讯员默里·布鲁斯特(Murray Brewster)主张,气候问题应融入各种故事中——从国家安全到日常话题——让公众意识到其与自身生活和世界的相关性。“气候变化正成为地缘政治的驱动力:从北极融冰到加州野火,再到干旱和大规模移民,”他表示。
他还提到唐纳德·特朗普对购买格陵兰的兴趣,这是由于融冰使自然资源变得可获取。“我们需要连接这些点。我们生活在环境和地缘政治上的危险时代。”
意大利《Agenzia Nova》的吉安马尔科·沃尔佩(Gianmarco Volpe)描述了气候变化对该国的影响:冬季变暖,降雪减少,依赖雪地旅游的地区经济受损。他呼吁采取一种能动员公众的新闻方式,展示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坏消息。“记者可以发起运动。他们讲述,推动。”
然而,他也承认挑战:公众常常将气候与政治和经济争端联系起来。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使得实现2050年绿色协议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茨加洪·阿塞法·希梅基特(Tsegahun Asefa Shimekit)也主张关注积极行动以对抗气候疲劳。
韩国NEXT集团的尹智罗认为,“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体育都应通过气候的视角来看待——这一责任在你们手中。”
地方现实,全球影响
在埃塞俄比亚,尽管工业发展造成污染,茨加洪认为植树造林——种植了超过2000万棵树——有助于平衡影响。政府还投资于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
在东帝汶,记者继续报道日常灾害,但尚未将这些现象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一些导览活动试图提高这种意识。
该国采取了“零塑料”政策等措施,但仅持续了几周。尽管有环保政策,东帝汶仍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这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默里·布鲁斯特认为这种立场自相矛盾,并呼吁记者探讨这一主题。“我相信持续性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持续写作和观察,就会带来改变。”
使命继续
对茨加洪来说,迫切需要加强基于事实的报道,进行严格核查和科学证据支持——尤其是在一个充满虚假信息的时代。
这位埃塞俄比亚编辑强调记者之间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分享技术、揭露被忽视的危机并共同创造解决方案。
对尹智罗来说,没有哪个部门能单独应对气候危机。“在当今这个碎片化且充满全球挑战的世界中,采用气候视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
在一个日益被算法和极端气候塑造的世界中,新闻业仍然是事实与未来之间的桥梁。信息专业人士不仅要报道现实,还要激发变革。留下的问题是:公众是否愿意倾听——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