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经东帝汶再出口美国:东帝汶的机遇与主权挑战

作者:Felisberto de Carvalho

在全球贸易日益竞争的时代,跨境出口策略成为规避关税壁垒和获得比较优势的关键工具。一个新兴的讨论是印度尼西亚通过东帝汶再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替代方案。这一想法探讨了美国对这两个国家征收的关税结构差异——东帝汶的产品获得的关税待遇低于印度尼西亚,尤其是在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国家保护主义政策框架下征收高关税之后(Bown & Irwin, 2019)。

然而,尽管这一策略对印度尼西亚来说在经济上似乎很有前景,但其对东帝汶的立场并非如此简单。一方面,该方案通过港口发展、物流和区域合作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它给东帝汶的经济和政治主权带来了风险,并可能扭曲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理论上,这种再出口方案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法来解释。首先,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817)指出,各国应专注于在机会成本较低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能力远超东帝汶,因此在出口商品生产方面效率更高。然而,如果高关税阻碍了直接进入美国市场,那么通过享有优惠关税待遇的国家进行再出口就成为一种经济策略。

其次,从地缘经济学方法(Blackwill & Harris, 2016)来看,该方案展示了贸易政策如何被用作国家权力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尼西亚利用与东帝汶的双边关系和地理位置,在全球关税竞争和保护主义盛行的舞台上保护其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东帝汶发现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参与更大的全球价值链,但面临成为他国贸易政策延伸的风险。

从经济角度来看,东帝汶的主要机会在于加强物流和贸易基础设施部门。如果实施,这一再出口方案将鼓励对深水港(如蒂巴尔港)的建设、轻工业区的开发以及改善交通和数字连接进行投资(ADB, 2023)。这与东帝汶2011-2030年国家发展战略相符,该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多元化和融入区域市场。

此外,在港口、海关、物流和国际贸易管理部门创造就业机会将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作为一个40%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PNUD, 2022),对生产性就业的需求至关重要。

此外,参与再出口方案可以加速东帝汶融入全球供应链,并巩固其作为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之间战略枢纽的地位。即将加入东盟也要求其具备开放的经济基础设施和区域互联互通的准备。

然而,尽管存在经济潜力,但这一再出口方案给东帝汶的经济和政治主权带来了严重后果。最关键的是,这可能使其陷入对印度尼西亚的结构性依赖,东帝汶将仅仅充当一个物流中转点,而无法控制附加值或生产过程。

这种依赖反映了依附理论(Frank, 1967)的概念,该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陷入剥削性经济关系中,它们提供资源或某些功能,但无法决定自身国家发展方向。

此外,参与由他国利益主导的跨境出口方案可能会引发海关系统的监管和诚信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控制,这些方案可能被滥用于重新贴标、逃避关税,甚至基于贸易的洗钱,这可能会损害东帝汶在贸易伙伴和国际机构中的声誉(FATF, 2021)。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国际声誉的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伙伴国家可能会将此方案视为一种规避关税的形式。如果缺乏透明度和合法的双边协议,东帝汶面临遭受贸易制裁或新的关税限制的风险,这将长期损害其出口部门。

为了确保这一再出口方案成为真正的机遇而非陷阱,东帝汶需要与印度尼西亚谈判建立一个透明且互惠的双边合作框架。这包括公平的利润分配、提升当地人力资源能力,以及保护国内工业部门,防止其被外国产品取代。

东帝汶还可以鼓励在再出口方案框架内发展下游产业,例如重新包装、认证或在其境内创造附加值,从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过境点。这一策略与全球价值链升级方法(Gereffi & Fernandez-Stark, 2016)相符,该方法强调发展中国家从单纯的参与者转变为全球价值链中关键角色的重要性。 (*)

查看原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