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1世纪了,帝力的居民还得走大老远去打水喝,这暴露了首都供水系统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在灼人的烈日下,帝力好几个街区的居民躲在稀疏的树荫里,耐心地排着队,等着把水桶和水罐装满。这一幕在首都是家常便饭,却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作为政治中心超过250年,自主治理也23年了,这座城市至今仍无法保障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洁净的饮用水。
尽管帝力是政治决策和投资的中心,但要为所有居民提供体面的生活条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许多地区,人们在用水、卫生、住房和基本设施等最基本的需求上,长期面临着困难。
专家和社区领袖警告说,只要政府的注意力还主要集中在看得见的实体开发和形象工程上,像这样结构性的问题就会继续威胁公共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在那些最贫困、最被忽视的地区。
水不仅仅是用来喝和做饭的。它对卫生、清洁至关重要,也支撑着农业和畜牧业等经济活动。在那些依靠自家菜园和牲畜为生的社区,缺水不仅影响家庭收入,还危及当地的粮食安全。
民众要求现任及未来的政府将用水问题视为绝对优先事项,拿出长久的解决方案,结束这场在21世纪的任何一个首都都不可接受的危机。
贝卢克努水源
位于帝力市维拉·克鲁斯行政站西拉哈内的派奥尔(Paiol)社区,至今仍在为用水发愁。居民们完全依赖派奥尔小学校园里的一口钻井来满足日常需求。
当地居民德森·西门内斯解释说,每天下午4点左右,大家都会去学校打水,这口井由社区共同管理和使用。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媒体也报道过,但一直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每天下午,很多居民,包括孩子,都来这里打水。村里几乎所有人都用这个水龙头。”德森说道。
这一幕清楚地表明,即使身处首都中心,许多社区在获取洁净饮用水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根据202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水龙头,而39%的家庭能用上公共水龙头。调查还显示,东帝汶超过一半的家庭仍然依赖无保护或来源不明的水源,常常需要到附近的河流、溪流和池塘取水。
尽管有一些小的改善,比如建了些社区水箱或钻井,但对成千上万的帝力居民来说,现实依然残酷。洁净水的供应仍然不稳定,人们每天都要排长队、长途跋涉,而这些临时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的结构性问题。
专家们警告,如果没有在基础设施、卫生和公平供水方面进行持续投资,首都的公共卫生、教育和粮食安全将继续受到威胁。民众们期盼政府能将用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拿出长久的解决方案,让这项基本权利成为每个人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