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力,2025年8月22日 (TATOLI) — “我们的医疗机构最缺的是什么?是那些最基础、最关键的救命药。”东帝汶国家药品和药物管理局局长德尔菲姆·费雷拉直言不讳地指出,像阿莫西林(Amoxcilin)和扑热息痛(Paracetamol)这类基础药品,必须确保供应充足,才能应对患者的需求。
“像阿莫西林、扑热息痛、复方新诺明(Co-trimoxazole)这些,都是从最基层的卫生站到国家医院(HNGV)都必须常备的‘核心装备’,”他解释道。“至于其他药品,则要看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使用情况。比如某些特定的抗生素,我们只供应给国家医院,而不会下发到社区卫生中心。这么做是为了避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在我们自己的医疗系统里蔓延。举个例子,像美罗培南(Meropenem)这种强效抗生素,就严格限制在国家医院使用,这道防线必须守住。”
费雷拉接着介绍了药品供应的日常流程。全国的卫生站、卫生中心和医院,每个月都会提交常规的药品和耗材申请。
“我们在每个市都设有药品管理部门,这是我们的责任。他们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时间,通过一个叫做‘M-supply’的电子平台提交申请。现在流程都电子化了,他们在系统里输入需求,国家药品和药物管理局(DNFPM)在线审核批准,然后国家医疗用品、药品和设备自治服务局(INFPM)就能自动收到通知,并开始准备相应的药品和耗材。”他详细说明道。
整个系统覆盖面很广,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明确的时间表。每周有5家医院必须提交报告,此外还有70多个卫生中心和200多个卫生站,大家都有固定的时间向国家层面提交申请。
“当然,我们也有应急机制,”他补充说。“有时候情况紧急,比如只缺一两种药,他们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提交紧急申请,今天申请,明天就得送到,因为病人等不起。比如我们有专家医疗队下乡的活动,这种特殊需求就不能等一个月,必须立刻响应,今天或明天就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