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力,2025年4月23日(TATOLI) – 帝力大主教区天主教徒于本周二在帝力无玷始胎大教堂举行“安魂弥撒”,以缅怀和表达对教皇方济各在梵蒂冈逝世的哀悼,同时反思并珍藏教皇方济各访问东帝汶的记忆。
这场由大教堂本堂神父主持、其他神职人员共同参与的弥撒,吸引了众多教徒——包括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历史人物。现场教徒们带着热情、悲伤和泪水,共同为教皇方济各祈祷,气氛令人动容。
教徒们参加为教皇方济各逝世举行的安魂弥撒,地点为帝力大教堂,周二(4月22日)。图片来源:Tatoli/Francisco Sony
大教堂本堂神父保罗·马亚(Paulos Maia)表示,所有教徒与教会领袖及前任领导人们怀着同样的信念和心意,在这场弥撒中表达虔诚,为教皇方济各祈祷。
“我们每个人都深信他深爱东帝汶,全心全意关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因此,我们的这场纪念活动能在上帝的面前顺利进行。”这位本堂神父在讲道中说道。
据天主教会神职人员透露,教皇方济各在去世前,曾于几年前出版了一本名为《希望》的书。在书中,他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预言性的展望。
“在这本书中,他得出一个结论并提出了一项建议。他说:‘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或尽头,而是通往新生命的起点和开端。’因此,他建议:‘如果我去世了,请以尊严安葬我,但请像对待普通教徒一样安葬我。’”神父解释道。
因此,保罗·马亚神父认为,教皇方济各的存在并未从东帝汶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东帝汶人民对他的感情依然深厚,因为我们与他有着紧密的联系,更因为他曾亲自访问我们的土地。
“所以,方济各教皇被视为我们人民的一员,因为他的人性情感深深触动了他的教徒,他关爱贫困者,也关爱自然。”他说道。
同时,在2024年9月10日于塔西托卢举行的感恩弥撒中,教皇向东帝汶人民传递的信息是:东帝汶人应更加坚定信仰,巩固身份与文化,关爱儿童,因为他们是新一代;关爱老人,因为他们是国家的记忆;最后,他提到东帝汶的海中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这是国家的财富,但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
“他的这些信息我们始终铭记于心,并在作为天主教徒的实践中加以应用。”保罗·马亚神父提醒道。
前领导人的悼念致意
在此次弥撒中,穆斯林宗教代表也参与其中。此外,前总理马里·阿尔卡蒂里(Marí Alkatiri)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教皇的缅怀,他表示教皇为全世界带来了重要的信息。
“尤其是关于人民是我们财富的美好信息,针对年轻人、儿童和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这些信息让我们能够反思,并延续教皇的关怀。”他补充道。
阿尔卡蒂里表示,教皇方济各为全世界创造了新的历史,不仅对天主教徒和基督徒而言,对整个世界都是如此。
与此同时,前共和国总统弗朗西斯科·古特雷斯(Francisco Guterres,绰号Lú-Olo)表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天主教领袖令人感到失落,他不仅为教徒,也为全世界的社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良好的行为。
前共和国总统弗朗西斯科·古特雷斯(Lú-Olo)。图片来源:TATOLI/Alexandra da Costa
“他是我们的教皇,他传递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应追求和平与兄弟情谊。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聆听教皇的信息。”这位前国家元首说道。
“还有一点我想补充,东帝汶的财富在于它的人民,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Lú-Olo回忆起教皇的教诲。
教徒的缅怀
天主教徒代表菲洛梅诺·马丁斯·达席尔瓦(Filomeno Martins da Silva)。图片来源:TATOLI/Alexandra da Costa
在同一场合,作为天主教徒的菲洛梅诺·马丁斯·达席尔瓦(Filomeno Martins da Silva)表示,作为教徒,他为教皇方济各的逝世祈祷。
“我们来这里为教皇祈祷,作为天主教徒,我们为教皇的逝世感到悲伤,但我们会继续为圣父祈祷,愿上帝陪伴他进入天堂。”这位教徒说道。
这位天主教会的信徒还表示,教皇在使徒访问东帝汶时留下的信息,对教会和教徒而言,成为值得传承的珍贵记忆。
“这是我们天主教徒缅怀已故教皇的方式。今天本堂神父的讲道反映了教皇在东帝汶的存在,尽管时间短暂,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他补充道。
弥撒结束后,所有教徒继续祈祷,点燃蜡烛并携带鲜花前往帝力莱西德雷-比道花园的纪念碑,表达对教皇方济各的深切悼念。据TATOLI记者观察,几乎所有教徒——不论年龄大小——都前往花园祈祷。
另据消息,教区级别的弥撒将按既定时间表举行:马利安娜教区将于2025年4月25日举行弥撒,包考教区将于4月26日举行弥撒,帝力教区将于4月27日下午6点举行弥撒,由多姆·莱安德罗·玛利亚·阿尔维斯(Dom Leandro Maria Alves)主持,周六还将举行环绕塔西托卢祭坛的游行。
记者:亚历山德拉·达科斯塔(Alexandra da Costa)
编辑:拉斐尔·希梅内斯·德·A·贝洛(Rafael Ximenes de A. Be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