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包考市为两位民族解放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

包考,2025年7月26日 (TATOLI)—为两位已故英雄——赫罗尼莫·阿梅里科·哈维尔“纳罗曼”和维塔尔·多斯·雷斯“翁达”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于周六(7月26日)在包考市包考区乌艾利利村瓦伊马努博埃村举行。

该纪念碑的奠基仪式由包考市市政当局主席维内兰达·莱莫斯·马丁斯与包考市国家解放战士市政委员会(CMCLN-葡萄牙语缩写)主席共同主持。

这座雕塑由克乌苏·塔梅达家族建造,长185,牌匾尺寸3X3,围墙尺寸14X12,预计总预算为43,700美元。

已故的纳罗曼和翁达已获得东帝汶国家的认可。已故的纳罗曼于2012年获得尼古劳·洛巴托勋章和东帝汶勋章,而已故的翁达则获得东帝汶武装部队勋章,并自2008年起每月领取国家养老金。

包考市市政当局主席维内兰达·莱莫斯·马丁斯赞扬了两位已故英雄家属的倡议,他们希望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留下已故英雄们的记忆。

“我非常赞赏已故纳罗曼和翁达家族的倡议,他们懂得利用两位已故英雄的权利来建造纪念碑。这是对发展进程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市政当局主席在瓦伊马努博埃举行奠基仪式后对记者说。

维内兰达表示,这座纪念碑不仅服务于家族,更是所有东帝汶人民的历史纪念碑,特别是对于居住在瓦伊马努博埃村附近的人们。

“这个历史象征将继续向东帝汶的家庭、子孙后代讲述,已故英雄们勇敢地为独立做出了贡献。今天我来参加这个奠基仪式是因为收到了家族的邀请。我以包考市市政当局主席的身份前来,是为了看看地方和国家政府能为支持两位已故英雄的家庭做些什么,”她说道。

与此同时,包考市国家解放战士市政委员会主席费尔南多·古斯芒“贝雷杜”承认两位已故英雄的斗争为民族解放斗争进程做出了贡献,其中已故的翁达于1983年离开乌艾利利,与游击队员们一起在丛林中战斗,直至1994年牺牲。

为两位已故英雄——赫罗尼莫·阿梅里科·哈维尔“纳罗曼”和维塔尔·多斯·雷斯“翁达”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特别图片

“赞赏已故翁达和纳罗曼家族主动为两位已故英雄建造纪念碑的计划,市政委员会没有预算支持,但可以通过市政委员会提出请求,以加强并向国家相关方寻求支持,如果上述建设的预算不足,”贝雷杜说。

贝雷杜表示,纪念碑的建设方案由家族与CMCLN方面协调,因此今天已经奠下了第一块石头。

“家族制定这个计划时咨询了我,我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他们照做了,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他补充道。

与此同时,两位已故英雄的家族代表路易斯·罗尔当·彼得表示,已故英雄的家族主动利用已故“翁达”的养老金来建造一座历史纪念碑,以便留给家族和国家。

“建造这座纪念碑的计划旨在向东帝汶的其他家庭展示,如果他们有已故英雄的养老金,最好是用来创造历史,因为通过这座纪念碑,它将成为后代的证据,”他强调说。

1975年11月,已故的“纳罗曼”作为东帝汶武装部队(FALINTIL,国家解放武装力量)的成员参军,前往加里乌艾村[包考]接受训练,以便在边境线进行自卫,但未能实现,因为1975年12月7日发生了大规模入侵,印度尼西亚进入东帝汶。当时,已故的“纳罗曼”和他的战友们四散奔逃,各自躲藏起来以求生存。

1975年12月,已故的“纳罗曼”和他的家人逃往丛林,到达那里后,已故的“纳罗曼”被任命为维瓦克/英格兰村的代表,他们的存在进一步加强了与丛林中东帝汶武装部队直接联系的秘密网络。

1990年,已故的“纳罗曼”又带领一些青年到瓦伊马努博埃地区的ABOKO避难所,向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及其团队介绍,这些青年包括:卡洛斯·科雷亚“哈卡拉克”、波菲里奥·里卡多“马里杜阿·翁达”、阿波利纳里奥·内托·哈维尔“阿塔瓦利”和贝尼尼亚·哈维尔“纳比兰·翁达”。理由是他们可以覆盖城镇内部的信息,之后其中一些人被重新部署到通过东帝汶青年学生组织(OJETIL)进行挑衅(示威)的部门。

1991年,已故的“纳罗曼”又带领战友若昂·希门尼斯“奥希利”到瓦伊马努博埃地区的ABOKO避难所,向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及其团队介绍,理由是这位战友前来进一步加强秘密网络。

1992年6月,已故的马里奥·贝洛神父(埃尔梅拉前教区牧师)派已故的“纳罗曼”通知东帝汶武装部队写一封信给马里奥神父,以便他们可以见面讨论国家局势,但他们未能见面,因为局势不允许(紧张),印度尼西亚军队在乌艾利利-瓦伊马努博埃和萨马拉里(包考)地区进行军事行动。

在四个月(6月、7月、8月和9月)期间,已故的“纳罗曼”和他的战友们将东帝汶武装部队分为两组。一组由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带领,躲藏在萨马拉里地区的维瓦克/英格兰秘密网络中,另一组由指挥官翁达带领,躲藏在瓦伊马努博埃的BIKA秘密网络中。

为两位已故英雄——赫罗尼莫·阿梅里科·哈维尔“纳罗曼”和维塔尔·多斯·雷斯“翁达”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特别图片

局势依然紧张,因此在10月,已故的“纳罗曼”和他的战友们作为信使,与这两个方向的人员共同制定计划,以破坏印度尼西亚军队在上述地区的行动。当时,已故的阿尔西诺“萨莫多克”未能逃脱,最终敌人俘虏了这位已故英雄(萨莫多克),并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直至死亡。

1993年,局势开始有所好转,已故的“纳罗曼”再次将东帝汶武装部队带入城镇,直到1998年,东帝汶武装部队成员进出社区,向民众解释将于1999年8月30日举行的全民协商或全民公投。

与已故的“纳罗曼”有联系的两个地区的东帝汶武装部队成员如下:东帝汶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及其武器(AR-15),政治助理贾兹·布莱克别名副官阿林·拉埃克,指挥官贝杜及其武器(AR-15),指挥官毛·雷博及其武器(AR-15),指挥官鲁比·奥安·基亚克(机枪手),指挥官毛-林多及其武器(SP-1),指挥官洛克-马坦及其武器(SP-1),指挥官阿尼科(SP-1),指挥官阿蒂诺·西达布塔,指挥官翁达(SKS)和指挥官哈克索洛克及其武器(SP-1)。

已故的“纳罗曼”与上述指挥官们并肩作战,直至1999年战争结束。

2000年,已故英雄接到东帝汶武装部队在艾莱乌的命令,要求完成东帝汶武装部队向东帝汶国防军(F-FDTL)的移交,但因病未能完成,因此已故英雄选择回归平民生活。

已故英雄于1958年12月31日出生在瓦伊马努博埃村。已故英雄的父母是阿达奥·哈维尔(已故)和埃娃·阿尔维斯·佩雷拉(已故)。已故英雄共有九位兄弟姐妹,他们是:康斯坦丁诺·哈维尔·里卡多、洛伦索·安东尼亚·弗雷塔斯(已故)、富尔克里亚·哈维尔、赫罗尼莫·阿梅里科·哈维尔(已故英雄本人)、路易斯·罗尔当·彼得、维塔尔·皮涅罗·多斯·雷斯(已故翁达)、若昂·科雷亚(已故)、巴普蒂斯塔·帕斯科阿尔·科雷亚(已故)和本温达·科雷亚。

已故的“纳罗曼”与妻子卡洛塔·马克斯结婚,育有七个孩子,他们是:贝尼尼亚·哈维尔·里卡多“纳比兰”、波菲里奥·里卡多“马里杜阿·翁达”、奥索里亚·阿梅里科·马克斯、弗朗西斯科·马克斯·里卡多“莱莫赖”、赫苏伊娜·马克斯、若泽·皮涅罗·拉莫斯·哈维尔和玛丽亚·伊马库拉达。

与此同时,已故的翁达·布伊于1994年7月6日在丛林中去世,当时印度尼西亚军队在包考维马塞的奥斯蒂库村进行军事行动,他因被毒虫叮咬而死。

已故的翁达·布伊于1960年3月15日出生在瓦伊马努博埃,他的遗体已安葬在梅蒂纳罗英雄花园。

在东帝汶国家和人民抵抗印度尼西亚入侵者的解放斗争中,特别是在1975年,已故的翁达·布伊在该支援基地担任机动支援小组的成员,并为瓦伊拉莱、布伊拉布和瓦塔卡-马纳地区的武装部队运送食物。

1977年,支援基地被摧毁,已故的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与乌艾利利的人民一起回到城镇。尽管回到了城镇,他仍然怀着继续为国家解放而奋斗的希望,组织其他同志,并寻找方法与丛林中的东帝汶武装部队指挥部保持联系。

1978-1979年间,已故英雄和他的同志们开始在已故的纳扎里奥·哈维尔“希利萨纳”的领导下进行组织,在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的庇护下,他们成功地在乌艾利利村建立了一个名为“MIPLIN”的秘密网络。

1979年,与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指挥官西科·泰-纳阿举行了会议。会议地点在伊拉比-瓦伊马努博埃,由已故的纳扎里奥·哈维尔(希利萨纳)领导,他们向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和指挥官西科·泰-纳阿介绍了他们在乌艾利利村建立的MIPLIN组织,该组织旨在支持东帝汶武装部队根据战斗指挥部的指示执行计划。

1980年,已故的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与他的战友们,如已故的希利萨纳、已故的诺西利、马丁霍、已故的豪尔赫、已故的胡利奥、阿尔西拉和弗吉尼亚,共同努力继续壮大他们的MILPIN(民族解放民兵)组织,以便在东帝汶武装部队指挥部发出指示时,能够响应并执行命令。

1980年,已故的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作为RATIH(受训民众)与乌艾利利村的BABINSA(乡村发展士官)合作,同时也负责观察印度尼西亚国民军(TNI)在乌艾利利村的军事行动情况。

1983年,已故的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和他的同志们已准备好执行东帝汶武装部队指挥部的指示,按照计划,他们发动起义并带走了九(9)支枪,共有32名成员逃往丛林。逃往丛林的人员中包括已故的翁达,这次起义由副官纳扎里奥·哈维尔“希利萨纳”领导。

逃往丛林的人员包括:纳扎里奥·哈维尔“希利萨纳”、塞拉芬·哈维尔“哈卡特·拉·菲拉”、塞萨尔·M·希门尼斯“哈克索洛克”、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阿道夫诺·古斯芒“费努·拉卡”、塞巴斯蒂昂“瓦尔-萨”、费利佩“毛布拉尼”、阿德利诺·皮耶达德“基·鲁比”、若泽·皮耶达德“博鲁拉库”、弗朗西斯科·皮耶达德“洛伊鲁比”、安娜·布伊莱、马里奥·皮耶达德“马凯拉”、阿拉里科“阿巴法拉”、阿波利纳里奥“阿巴法拉”阿加马、亚历山大“瓦加拉纳”、阿德里亚诺“纳哈莫里”、阿尔贝托·费斯塔奥、欧亨尼奥“伊坎·莫鲁克”、奥古斯托“瓦塔-阿巴”、泽费里诺“古鲁萨·拉莱诺”、赖蒙多“毛克·莫鲁克”、毛-布蒂“阿巴法拉”、若昂“毛凯多”、赫尔尼奥·希门尼斯“阿斯瓦因”、马塞洛·纳尔逊、安东尼奥“马卡代”、大卫“林·贝西”、埃内斯托“毛·梅萨克”和阿拉里科“达雷加塔”。

1983年至1994年,已故的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进入丛林,与东帝汶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已故的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会合。

已故的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作为连长,被部署在东帝汶武装部队第二部队,与东帝汶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已故的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一起。

已故的翁达接替了已故的指挥官比基斯担任连长,当时指挥官比基斯在行动中牺牲。当已故的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去世后,指挥官贝雷-杜立即接替他,在已故的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的团队中担任连长一职。

已故的翁达在艰难的局势中离开了世界和他的战友们,当时印度尼西亚军队在维马塞行政区奥斯蒂库村的军事行动非常激烈。

他于1994年7月6日离开人世,因为被毒虫叮咬。他独自忍受着病痛,直到他离开了所有战友和家人。他也感到与家人相距甚远,但他准备好接受并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换取独立。

在国家解放斗争过程中,在丛林中,已故英雄的革命名字(昵称)是他的指挥官大卫·亚历克斯·戴图拉和所有成员称呼的“翁达·布伊”。

已故英雄共有十位兄弟姐妹,他们是:康斯坦西奥·哈维尔·里卡多、洛伦索·安东尼奥·弗雷塔斯(已故)、富尔克里亚·弗拉加·哈维尔、赫罗尼莫·阿梅里科·哈维尔“纳罗曼”(已故)、路易斯·罗尔当·彼得、维塔尔·多斯·雷斯·科雷亚“翁达”、奥娜·洛伊·哈维尔、若昂·科雷亚(已故)、巴普蒂斯塔·帕斯科阿尔·科雷亚和本温达·德·卡瓦略·科雷亚。已故英雄是第六个孩子。

记者:奥索里亚·马克斯

编辑:希斯托·弗雷塔斯·达·皮耶达德

 

查看原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