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卡洛斯·埃克斯波斯托·佩雷拉背着六个用回收轮胎制成的盆,穿梭在帝力的街道上,决心依靠自己的劳动成果养家糊口。对他来说,生活不依赖于慈善或运气,而是依靠对自己双手的信任。
在一个星期四的早晨,天空阴云密布,帝力的街道上已经人来车往,热闹非凡,我们在奥迪安路上遇到了卡洛斯。他肩上扛着五个用回收轮胎制成的盆,头上戴着一顶帽子遮阳,脚上穿着因时间和长途跋涉而磨损的拖鞋。年事已高并没有阻止他前行。带着活力、勇气和坚持,他继续着自己的日常工作,卖着自己的产品,以确保家庭生计和支付孩子们的学费。
46年多来,卡洛斯一直致力于生产和销售用再利用轮胎制成的盆。对许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它却有着显著的环境影响:他为那些原本会成为城市街道上垃圾和污染的轮胎赋予了新的生命。
卡洛斯住在比道·马绍尔,每天早上八点离开家,在帝力的街道上卖他的盆。如果一个社区没人买,他就继续走到另一个社区,不计辛劳,也不计算走了多少公里。“我得去塔西托卢和蒂巴尔。如果坐在家里,没人会给我们钱”,他面带微笑地说道。
他使用的轮胎来自贝科拉的一家修理厂,那里的朋友每月给他大约15个轮胎。作为回报,卡洛斯通常会送给他们一两个盆以示感谢。其余的则用于销售,所有的切割、成型和组装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在家里完成的。
在一个好的星期,他每天能生产多达五个盆,但这取决于他的状态和切割所需的精度。当疲惫袭来时,他会将产量减少到两个。毕竟,每个盆都需要细致的工作:切割、将轮胎翻转、用刀塑形、用钉子固定,并用铁圈加固结构。最终产品坚固耐用,对东帝汶家庭的日常生活有多种用途。
将轮胎变成有用物品的技艺并非卡洛斯发明的。许多年前,他从一名从事回收工作的印尼军人那里学会了这门手艺。“一开始,我只是观察。后来,他开始教我,并告诉我,如果我想谋生,就应该去找旧轮胎并加以改造。这种工作没人会强迫你做,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主动性”,他回忆道。
从那以后,他从未停止过。时间流逝,挑战增加,但卡洛斯依然坚定不移。
在他的社区,过去有三个人从事这项工作。如今,他是唯一剩下的。其他人已经去世,再也没有人愿意学习将旧轮胎变成新盆的技艺。
他的盆价格实惠:大号25美元,中号10美元,小号8美元。每天,他带着六个盆——两个大号和四个小号——离开家,在城市中寻找买家。销售并不总是顺利,但卡洛斯从不气馁。
“我感到疲惫,有时肩膀疼痛难忍,但为了钱我必须走下去。如果待在家里,谁会来帮我们?如今,即使有人想给一美元,也得深思熟虑。真正关心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在最好的日子,他能赚到25美元。而在其他日子,他可能空手而归。
卡洛斯声音平静,眼神中透着历经沧桑,他解释说,克服生活困难的秘诀很简单:耐心。“很多时候,我想休息,但需求迫使我从早到晚工作。我们必须活动起来,让血液流通。如果总是静止不动,身体就会生病”,他笑着说。
卖轮胎盆是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他的一个孩子在印尼读书,每个月卡洛斯给他寄100美元。其他孩子则在学习韩语课程,希望能移民到韩国工作。
这位老人感叹东帝汶缺乏就业机会,迫使许多年轻人到国外寻找更好的生活。根据2021年非政府组织La’o Hamutuk的数据,失业率高达活跃人口的27%。
“教育至关重要。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鼓励孩子学习,追求更好的未来”,他坚定地说道。
在首都街头行走的人肯定见过卡洛斯·佩雷拉。他因背着盆而弯曲的身影已成为熟悉的景象。如果一个社区的人不买,他就去另一个。生活不允许他放弃。“这就是我们谋生的方式。如果不努力,我们就没有钱,就会挨饿”,他说。
每天出门时,他总是得到妻子的鼓励,这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尽管面临困难,他从未失去斗志。
有趣的是,卡洛斯从未领取过老年养老金。不是因为他没有资格,而是因为他从未办理相关手续。“我不指望领取养老金。我只是做我的工作,只要我还能做。如果他们想给我,那就给吧。村长已经和我谈过这件事,但我没在意”,他淡然地说。
在东帝汶,60岁被认为是进入老年的起点。根据2022年人口普查数据,该国人口为130万,其中7.5万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男性3.48万人,女性4.02万人。
卡洛斯·佩雷拉是韧性和独立性的生动写照。他不指望任何人帮助,也不依赖国家支持。他只相信自己的工作和双手。
只要体力允许,他将继续在帝力的街道上行走,背着他的盆,承载着毕生致力于努力和劳动尊严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