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发现2.5亿年鱼龙化石,南半球首次重大发现

帝力,2025年3月19日 (TATOLI) – 东帝汶地质研究所(IGTL,葡萄牙语缩写)在波波纳罗市凯拉库行政区阿图达拉村的莱苏卢利山发现的化石,其样本已送往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和挪威的奥斯陆进行深入研究。

IGTL主席若布·布里特斯·多斯桑托斯报告称,这项研究确认了化石为鱼龙(ichthyosaurus),估计其年龄约为2.5亿年,比恐龙还要古老。

“现在专家们正在奥斯陆和乌普萨拉进行详细研究,很快就会有结果返回”,这位领导人在曼勒瓦纳的City 8向TATOLI告知。

他解释说,这一化石的发现是在2021年,当时一个团队在沉积岩中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研究时发现的。

“他们发现了一块化石,骨头很大,他们感到困惑,于是我们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UWA,珀斯)合作,邀请了教授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又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教授们合作。他们在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来到这里协助进行首次挖掘,当时IGTL还是IPG”,他说道。

挖掘后,这些样本被带走,目前仍在乌普萨拉奥斯陆大学由专家进行深入研究。

若布·布里特斯强调,这种鱼龙化石是成群死亡的,而不是单独个体。“鱼龙在凯拉库地区活动频繁。2.5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说明东帝汶曾被海水覆盖。我相信这些古代鱼类是成群活动,它们的年代比恐龙还要早1.5亿年。它们在当时主宰了世界,所以它们成群活动并到达了这个地区”,他解释道。

这些化石仍在研究阶段,以确定其死亡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食物短缺,母亲、孩子、父亲全部死亡,它们的分布横向覆盖了凯拉库山脉一公里范围。现在,我们试图了解当时地质和气候条件的细节。是什么导致了它们的死亡,这是科学家们的工作”,他补充道。

据若布·布里特斯称,这是东帝汶首次在南半球发现鱼龙,因为世界按照赤道线分为两半。之前的发现显示,鱼龙仅在北半球生活,如挪威、俄罗斯和瑞典。

“在南半球,这是首次在东帝汶发现,而且规模非常大。之前的发现是12米、20米,而我们的达到了40米,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发现,世界各地对化石研究充满热情的科学家都来到这里,进一步完善这项研究”,他表示。

若布·布里特斯补充说,化石的发现可以为政府带来益处,通过准备条件将该地点打造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因为在世界上类似地区,人们已经将其发展为地质旅游。

因此,IGTL正在寻找方法进行准备,以便将该地点注册为UNESCO的世界地质遗产或geoheritage遗址。

“现在正在进程中。UNESCO已宣布这是一个世界级遗址,不能被破坏”,他补充道。

相关新闻:东帝汶地质研究所确认17处地点存在热水资源

记者:阿尔明达·丰塞卡

编辑:玛丽亚·奥克西莉亚多拉

查看原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