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这个古老的幽灵,在2024年中期首次现身东帝汶的欧库西。仅仅一年多,这个本可以100%预防的疾病,已经夺走了超过10位同胞的生命。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犬只咬伤传播,如今已悄然越过边境市镇,侵入埃尔梅拉和马努法希。这惊人的蔓延速度其实并不意外——一旦病毒登陆,如果没有正确的策略,它就会像野火一样迅速扩散。
然而,今天一个巨大的担忧浮出水面:政府选择的应对方式,竟然是在科瓦利马和马努法希等地大规模扑杀流浪狗。这种做法不仅残忍,而且毫无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说扑杀犬只是错的?
几十年来,无数国家的经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指导方针都明确指出:试图通过扑杀犬只来控制狂犬病,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种行为还会严重破坏社区合作,因为它只会散播恐惧,摧毁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任何公共卫生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社区的信任,但在公共场合不人道地屠杀犬只,只会让人们因为害怕而藏起自己的狗,甚至带着它们迁往别处。这不仅让疫苗接种工作难上加难,更有可能将病毒带到新的地区。此外,扑杀行动只是制造了一种短暂的“控制住了”的假象。当一批狗被杀死后,留下的生存空间很快会被新的、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填补,或者刺激犬只的繁殖率上升。最终结果是,我们得到一个更加脆弱的犬只种群,狂犬病在其中传播得更快。
东帝汶究竟该怎么做?
要从狂犬病的威胁中拯救生命,我们必须放弃扑杀,转而投资于那些被科学证明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
大规模犬只疫苗接种:确保至少70%的犬只接种疫苗。这能建立起群体免疫,从源头上切断狂犬病的传播链。
社区教育:提升公众对狂犬病预防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为自己的狗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以及被狗咬伤后应该采取哪些步骤。
人道的犬只种群管理:将疫苗接种与绝育计划相结合,并实施合理的法规,以人道的方式控制犬只数量,而非残忍地扑杀。
监测与快速反应:建立更强的体系来监测犬只数量、疫苗覆盖率,并对疑似狂犬病病例做出迅速反应。
在东帝汶,每一个因狂犬病逝去的生命,都是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但是,解决之道绝不是扑杀。扑杀不是控制狂犬病的方法,而是一种源于恐慌的应激反应。我们不能让恐慌主导国家的防疫策略。我们必须拥抱基于科学、同情心和全球最佳实践的解决方案。通过优先为犬只接种疫苗,并与我们的社区并肩作战,东帝汶完全有能力终结狂犬病,保护我们的人民与动物。(*)
本文作者为JOVET联合创始人、东帝汶国立大学动物卫生系学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