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帝汶,消费者在桶装水里发现活蛆的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让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充满了疑虑。官方机构也坦言,由于缺少必要的化学试剂,本地的实验室检测能力跟不上,有时不得不把样本送到国外去化验。
东帝汶的桶装水到底能不能放心喝?这个问题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糟心的新闻还是一再出现。在利基萨市工作的Jónio Freitas就分享了一段让他至今都觉得恶心的经历。那是2022年的一个早上,他买了一桶本地品牌的桶装水放在家里。中午回家吃饭,正准备倒水喝时,他突然发现桶底有点不对劲。凑近一看,竟然是蚊子幼虫和一些水垢混在一起。
他立马告诉家人千万别喝这桶水——天知道之前有没有人已经喝下去了。他倒掉了大部分的水,只留了一小部分拍了个视频作为证据。
“我马上就去找卖水给我的小卖部老板理论。结果邻居们,包括老板自己都说,他们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还说这水开封后放一个星期都不到就坏了。”Jónio Freitas回忆道。从那以后,这家店再也不卖那个牌子的水了,换了个大家觉得更干净的牌子。
Jónio Freitas认为,利基萨市离首都帝力比较远,监管部门的手伸不到那么长,企业缺乏监督,这可能是导致当地水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社交媒体上,类似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最近又掀起了一波高潮。两周前的一个周日清晨,17岁的Nilda Octavia da Fonseca醒来后,摸黑拿起前一晚灌好水的杯子喝了一口,立刻就感觉不对劲。她打开灯往杯子里一看,几条蚊子幼虫正在里面蠕动。
“我吓得尖叫起来,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她回忆说。她把杯子拿给父母看,他们也不敢相信。一家人决定把储藏室里那桶还没开封的水倒出来检查,结果在桶底又发现了更多的活蛆。他们去小卖部投诉,但老板表示自己也不知情,把责任推给了供货公司。
从那以后,这家人只敢从饮水机里接热水喝,希望高温能杀死水里可能存在的微生物。Nilda说,她家其他亲戚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干脆就不再喝桶装水了。
“我看到那个水桶本身看起来就很脏。我建议厂家把桶密封得更好一些,并且要确保水的质量,这样我们才敢放心喝。”这位年轻女孩呼吁道。她还补充说,小卖部和商店也应该注意保持水桶和储存环境的卫生,避免阳光直射,因为那样可能会导致微塑料释放到水里。“水是……这个月,最晚下个月,我们就会把样本送到国外检测。”Ângelo Belo保证说。
这位负责人承认,把样本送到国外检测比自己购买试剂要贵得多,也更花时间,但他强调这是确保结果可靠的唯一办法。“东帝汶的国家卫生实验室,目前还没有获得认证。”他坦言。
此前,一家桶装水生产公司之所以被叫停,是因为在检查中发现了多项卫生和安全漏洞。在评估的大约20项指标中,有五项不合格:排水系统是露天的、地面破损、天花板和墙壁状况不佳、清洁剂和食品原料存放在一起、以及垃圾废物管理不当,包括工业废料,这些废料在排放到环境中之前既没有妥善覆盖,也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
Belo解释说,当一家公司不合格的指标少于五项时,AIFAESA会要求其整改。如果拒不整改,就会被暂停生产。“如果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我们可能会采取措施,永久关闭这家公司。”他严肃地表示。
关于另一起停产事件,这位负责人解释说,那是在接到针对某一特定品牌的投诉后展开的突击检查。今年六月,工商部与国家卫生实验室合作,在该公司的水样中检测出了氟化物。“公司对结果提出异议后,工商部请求AIFAESA来主导后续处理。为了确保公正,我们把样本送到了国外一家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复检,结果证实,送检的12批次产品中,有4批次确实受到了污染。”他澄清道。
世卫组织警告:每年有50万人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醒我们,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仍然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对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根据该组织的数据,2022年,全球至少有17亿人仍在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这是导致中毒的最大风险源。
受污染的水是霍乱、痢疾、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传播媒介,每年导致约50.5万人因腹泻而死亡。风险不仅限于微生物:砷、氟化物、硝酸盐、杀虫剂和微塑料等化学物质也普遍存在于许多供水系统中。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全球仍有近22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管理的供水服务。这种不平等在城乡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甚至在城市内部,尤其是在非正规的低收入社区,问题也同样突出。
世卫组织还警告说,缺乏安全卫生的水会影响基本的个人卫生,而这对于预防腹泻病和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此外,这还会加剧与在静水中繁殖的昆虫相关的风险,例如传播登革热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