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力, 2025年8月20日 (TATOLI) – 老兵安东尼奥·达科斯塔·马卢(António da Costa Malu),人们更熟悉他的战时绰号“德罗克-马辛”(Derok-Masin),坦言在当年的独立斗争中,东帝汶民族解放武装力量(FALINTIL)无论是在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捉襟见肘,但正是对独立的渴望,支撑着他们顽强抵抗。
德罗克-马辛回忆道,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单方面宣布独立。但仅仅一周后,12月7日,印度尼西亚军队就动用大规模军事资源入侵东帝汶。当时,FALINTIL的武器装备和兵力都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正面抗衡印尼的入侵。
“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条件去面对敌人,”德罗克-马辛在周三通过电话告诉TATOLI,“因为我们有争取独立的政治决心。但凭我们的实力,要阻挡敌人强大的火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摧毁印尼的营队,从他们手里缴获武器。”
相关新闻:今年的东帝汶民族解放武装力量日纪念活动将在塔西托鲁举行
这位曾在包考市担任帝汶人全国抵抗委员会(CNRT)前领导人的老兵讲述,印尼军队抵达帝力三天后,也就是12月10日凌晨,数百名印尼伞兵在突击车和其他军事装备的配合下,空降至包考的拉努德机场。
他接着说,当时FALINTIL在包考只有三个排,每个排约30人。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设法对印尼军队发起了攻击,但最终根据战斗指挥部的命令,不得不撤退到丛林中。
“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FALINTIL没有子弹,有些枪还是坏的,”德罗克-马辛补充道。
作为FALINTIL第114连的前副指挥官,他介绍说,在抵抗印尼期间,他们组织了多次对敌人的突袭,目的就是为了缴获武器,以弥补自身装备的严重短缺。
尽管FALINTIL装备匮乏、兵力有限,但战斗精神从未熄灭。他们的原则不是计较敌人的数量,而是优先通过伏击印尼军队的策略来夺取指挥权。
“我的建议是,东帝汶是一个小国,我们的军事物资依然有限。因此,保持中立,广交朋友,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德罗克-马辛最后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