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考, stltimorleste.com – 在东帝汶,一群来自包考市的老兵们向现在的国防军(F-FDTL)成员发出了深情的呼吁。他们希望年轻的士兵们能继承“东帝汶民族解放武装力量”(FALINTIL)的斗争精神,像前辈们当年拯救人民、建立国家那样,誓死捍卫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家和人民。
“我想告诉年轻一代的国防军,你们必须勇敢地保卫我们的土地,”老兵费尔南多·“贝雷杜”·古斯芒(Fernando “Beredu’u” Gusmão)在包考旧城对记者说,“如果再有外敌入侵,你们要誓死捍卫,绝不能让别人再来统治我们。我们已经被葡萄牙人统治过,现在,这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自己当家作主。”
这位老兵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他说,当年FALINTIL为了民族解放,先是与葡萄牙殖民者艰苦斗争,后来印尼占领时期,斗争变得更加惨烈。因为印尼军队带来了当时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但FALINTIL硬是挺了过来,历经各种转变——从FALINTIL到全国抵抗运动军事委员会(CMRM),再到全国团结阵线,最后演变为东帝汶全国抵抗委员会(CNRT),并最终在印尼占领时期赢得了独立公投,于2002年正式转型为东帝汶国防军(F-FDTL),并建立了陆、海、空三军,以确保国家主权。
他接着说,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初期,FALINTIL其实并没有自己的武器。在殖民时期,他们就从葡萄牙军队手中夺取枪支来战斗;到了印尼占领时期,他们同样靠缴获印尼军队的枪支、弹药、手榴弹等武器,坚持战斗,直到东帝汶独立。
“当时的情况真的很难,但我们和印尼人一样勇敢。如果印尼人先开枪打死我们,他们就抢走我们的武器;但如果我们先干掉他们,我们就能缴获他们的武器。我们就这样在丛林里打,一直打到胜利,”贝雷杜说。
他认为,独立后国防军建立起三军体系是巨大的进步,能够保卫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但他同时指出,在某些关键装备上仍有欠缺,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才能真正变得强大。
另一位老兵安东尼奥·达科斯塔·“德罗克·马辛”(Antonio da Costa “Derok Masin”)则补充道,1975年11月28日,东帝汶单方面宣布从葡萄牙独立,但这引起了印尼的不满。同年12月7日,印尼便动用军事力量入侵东帝汶。当时,FALINTIL的组织还很混乱,缺乏战斗经验和武器装备,兵力也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抵挡印尼的攻势。
他回忆说,印尼军队于1975年12月7日抵达帝力,三天后的凌晨,数千名伞兵和数百个营的印尼士兵,带着装甲车和其他重型装备,空降在包考机场。
当时驻守在包考的FALINTIL只有一个连的兵力,下辖三个排,每排仅30人,武器装备也十分落后,根本不是印尼军队的对手。经过短暂交火后,FALINTIL根据战斗指挥部的命令,撤退到丛林中,制定新的战略来抵抗印尼。但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弹药奇缺,很多枪支也已经损坏。
他们曾计划组织力量从丛林反攻城市,但条件不允许。即便武器装备越来越少,他们依然坚定地抵抗。
“我们就是这样面对敌人的。因为我们的政治诉求是独立,尽管我们预感到,要抵挡敌人强大的火力会非常困难,但我们还是通过伏击战,歼灭印尼的营队,缴获他们的武器,”德罗克回忆道。
作为FALINTIL 114连的副指挥官,他强调,他所领导的连队之所以不断向敌人发起突袭,目的就是为了从印尼军人手中夺取武器,以增强FALINTIL的战斗力。
他解释说,尽管当时FALINTIL装备匮乏、兵力有限,但他们有战斗的决心和秘诀。这个秘诀就是:不看敌人数量多少,而是优先打击敌人的指挥中枢。因此,当时FALINTIL最有效的战术就是运用智慧进行伏击。
“我的建议是,我们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小国,不像世界上的大国。我们没有那么多军事物资。所以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德罗克·马辛建议道,“不要轻易站队,这里一激动就去支持,那里一激动也去声援,哪怕只是口头上的支持也不行。我们应该保持中立。如果你支持的一方赢了还好,万一输了,我们在世界上的敌人就更多了。不如保持中立,广交朋友。”
这位老兵强调,东帝汶仍然缺乏很多资源,因此不必对世界上发生的战争过多表态。作为一个小国,应该专注于广交朋友,而不是在世界上树敌。就像当年FALINTIL战斗时,只盯着眼前的敌人,而将其他国家都视为朋友。
因此,他呼吁东帝汶国防军坚守在2025年FALINTIL成立50周年庆典上所确立的座右铭。
据悉,FALINTIL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主题为“向世界传播信息”,副主题为“FALINTIL:塑造国家品格的民族认同”。
(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