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官员语言错误引媒体嘲讽:语言、身份与民主的深层反思

作者:佩里·梅斯基塔

在官方活动中,我们看到一些东帝汶政府成员或公职人员站在讲台上,他们用葡萄牙语发言,经常发音错误。

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嘲笑和议论。媒体试图捕捉这些时刻,只关注发音,并将其纳入文章或视频中传播给公众。在线媒体的头条新闻脸书、抖音、优兔上疯传,甚至流传到WhatsApp群组。各种评论日复一日地传播。媒体内容开始偏离演讲的实质,只关注发音错误。

在东帝汶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国,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象征性的空间,承载着我们的身份和权力斗争。当宪法规定德顿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并承认印度尼西亚语和英语为教学语言时,我们的国家实际上已经创建了一个复杂的舞台,要求所有公民扮演不同的语言角色。然而,我们常常不关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四种语言的复杂性,直到媒体将这些争议带到公共领域。

经验表明,已经发生了一系列与语言使用失败相关的事件,而媒体的注意力总是只集中在使用者葡萄牙语发音的错误上,而不是演讲本身的内容。本应是思想和政策空间的官方论坛,却变成了仅仅利用人们的发音错误来开玩笑并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机会。仿佛语言成了衡量一个人担任公职资格的唯一标准。

当然,葡萄牙语能力在官方和行政背景下确实很重要。理想情况下,政府成员或公职人员应该能够很好地使用这两种官方语言。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并非所有人,特别是那些来自独立后过渡时期的人,都是在葡萄牙教育体系中出生和长大的。大多数人是在印度尼西亚语和英语环境中出生、成长和发展的。更不用说他们出生时就使用德顿语,每个人仍然会说自己的母语,作为交流的媒介。

问题是,官方论坛中的语言错误是个人无能的表现吗?或者,这种情况是否开始揭示那些尚未完全愈合的历史创伤?或者,它是否试图唤醒我们,因为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尚未具有包容性的母语政策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媒体的作用至关重要。事实上,媒体不应仅仅充当信息渠道(只提供信息),还必须成为一种教育和公共启蒙的工具。当媒体宁愿将语言错误转化为点击诱饵,在没有提供合理背景的情况下使其病毒式传播,并将演讲的实质仅仅变为语音学时,那么,媒体就开始偏离了其道德职能。批评变成了侮辱、嘲弄(olok-olokan),并将民主的本质简化为公共喜剧的舞台。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贬低了一个人的尊严,也贬低了所有东帝汶人的尊严。不仅如此,我们还破坏了我们正在努力建立的民主制度中的包容精神。

这种信息/新闻作品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更为广泛。它可能滋生集体羞耻感或社会羞耻感,开始在年轻一代中播下对公开露面的疑虑,并助长一种观念,即只有葡萄牙语说得好的人才配成为领导者。然而,在东帝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中,领导力的衡量标准不仅仅是语言流利度,还包括远见、正直和对人民的承诺。

批评在民主环境中仍然很重要,但它必须是健康的、适度的,提供背景,并展示改进的实质,而不是谴责。如果一个人说葡萄牙语的错误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并阻碍沟通或外交,那么当然值得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媒体本应利用这个问题来鼓励培训和能力建设,因为富有同情心的报道将为国家反思打开空间:我们是否建立了一个公平的语言体系?我们是否给了公职人员足够的时间学习?

当媒体扮演一个平衡而清晰的监督者和教育者角色时,它就能成为变革的催化剂。当公职人员发音错误时,这种情况不需要变成一个全国性的笑话。相反,媒体可以利用它来引导一个国家叙事,以便公众从更广阔和更深入的角度看待、学习和理解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误?是否有结构性支持来改善这种情况?国家机构为发展公职人员的语言能力做了哪些准备?

这种建设性批评侧重于系统,而不仅仅是个人。这样可以促进关于语言实践、教育机会和必要政策中不足之处的讨论。在东帝汶的背景下,提高公职人员的语言能力必须成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议程,而不是欺凌的工具。

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年轻国家,东帝汶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努力学习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因为语言发音而羞辱他们。作为民主制度的一部分,媒体必须成为这一过程中的“灯塔”。

当然,国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洗手”(推卸责任)。政府成员或公职人员之间存在的语言差距,是教学体系和语言政策可能尚未平衡的症状。政府有责任确保加强语言的政策,而不是排斥语言,然后要求一个过早/即时的结果。葡萄牙语教育必须是包容的、公平的、现实的。能力标准不能仅限于那些在国外学习或来自城市地区的人。

外语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来自我们的血统,而是来自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勇气。一个公正的国家将以耐心和尊严支持这一过程。如果媒体希望继续成为一个健康社会的镜子,它必须有能力解读现实中“隐藏”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存在和吸收谣言。

最后一个基本问题是,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正确或错误言论的工具,更是一个让所有人相互了解的“家园/巢穴”。如果语言成为相互羞辱的工具,那么我们就破坏了这个“家园/巢穴”。如果语言成为一座桥梁,这个国家将继续繁荣,不仅在言语上,而且在理解、同情和尊重每个公民的不同学习方式上。

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一方的看法/立场。

作者是媒体观察员,曾是日惹独立记者联盟(AJI)成员,现居帝力。

查看原文

Back To Top